“春捂”的核心是防止體溫過快下降,根據生理學原理,人體最適宜的環境溫度大約在18℃到22℃之間。這個溫度范圍有助于保持體溫平衡,既不會導致過熱出汗,也不會因為過冷而使身體受涼。下面,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!
1
春捂到什么程度就不用捂了?
春捂的適宜程度取決于多種因素,包括氣溫、晝夜溫差、天氣變化等。以下是詳細介紹:
一般情況下,當白晝氣溫超過15攝氏度且相對穩定時,穿得稍單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,此時可以逐漸減少衣物。
對于兒童和老人等體質較弱的人群,即使氣溫持續在15℃以上,他們可能需要繼續“捂”7到14天以適應。
如果晝夜溫差大于8℃,也是需要“捂”的信號。
在氣溫不穩定或出現“倒春寒”時,也需要堅持“春捂”。
當天氣變得溫暖,連續幾天日最高氣溫都在20℃以上時,就可以停止“捂”了。
總的來說,“春捂”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但不出汗為宜。
2
春捂是立春后的事情嗎
一般是立春后。
春捂一般從立春后開始,季節交替之際很容易外感風寒。春捂的結束時間沒有定數,一般在驚蟄后隨著氣溫的上升和穩定,我們可以慢慢的減少衣服。
不論大人還是小孩,一般肚腹要做好保暖,手腳要涼。因此春季衣物不要減得太快,尤其是有脾胃和腸道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做好肚腹部位的保暖。春捂還要注意后背和頸部的保暖,而人的腳和手等比較耐寒,不需要捂。
3
春捂怎么捂
1.不忙減衣
氣溫回升并穩定在15攝氏度之前都不能盲目減衣。尤其是老人兒童產婦,以及患有心肺等慢性病的患者,不要過早地脫掉棉毛衣服以防風寒侵入而致病。
2.下厚上薄
對于春捂的重點,我國唐代藥王孫思邈主張“下厚上薄”。這是因為,人的陽氣根于腎,全身陽氣都要從這里散布出來,而腎經起于腳底的涌泉穴,因此,褲子、襪子、鞋子一定要穿得厚點、暖和點,不要換得太快,脫得太早。
3."春捂"持續時間7~14天恰到好處
捂著的衣衫,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。但是減衣不能太快,否則會出現沒捂到位的現象。怎樣才算到位?氣溫回冷需要加衣御寒,即使此后氣溫回升了,也得再捂7天左右,體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適應。減衣過快有可能會讓他們凍出病來。
4.吃姜泡腳
除了通過“捂”來被動地減少能量的損耗,我們還可以主動地升發陽氣。當天氣變冷時,吃上幾片生姜,不但通陽散寒預防感冒,還能暖胃溫脾促進食欲。
睡前泡泡腳,不但能消除一天的疲勞,放松身體,還能促進血液循環,給身體補充能量。泡腳時,水至少應沒過腳踝,溫度保持在38—40攝氏度,每次15—20分鐘。
還可提前煎煮些具有活血溫經作用的中藥,如當歸、紅花,加到泡腳水里,效果更好。患靜脈曲張或有外傷的人,水不可太深;糖尿病患者泡腳一定要用手背或手腕試一下水溫,以免燙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