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捂通常建議捂到清明節前后。這是因為春季天氣變化無常,可能前一天還有二十幾度的高溫,但下一場雨就能降溫到十幾度。如果沒有及時做好保暖工作,可能會導致受寒。因此,在清明節前后,氣溫相對穩定,日夜溫差不大,可以適時減少衣物。下面,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!
1
春捂要捂到什么節氣?
一般在清明節前后。
春捂要捂到4月初,也就是清明節前后。因為根據每年春季天氣情況來看,都是變化無常的。可能前一天還有二十幾度的高溫,但下一場雨就能降溫到十幾度。若是沒有及時做好保暖工作,就會導致受寒。所以還沒過清明節之前,千萬不要覺得太熱,退去保暖的衣服,穿上襯衫、T桖衫等。
春捂的在人體下半部。這是因為,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半部差,易受風寒侵襲,故寒多自下而生。因此,春季穿衣應注意下厚上薄,縱然氣溫升高,亦不可驟減下身衣物,以免關節炎、胃腸疾病的產生。
2
春捂捂哪幾個部位
1、手腕:守住全身血脈
心主管全身的血脈,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。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,能夠強化臟腑。
所以春捂首要重視心經的原穴——神門穴。日常可用拇指指端反復點按神門穴30次,以去除煩躁、安神定志。
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,也不必追求酸脹感。
2、腰眼:腎好一切都會好
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。人體陽氣的根在腎,而腰為腎之府,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,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。
平時可用拇指放在兩側腎俞穴上,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,如此連做36次,有很好的護腎作用。
3、小腿:聚陽氣,一年少疼痛
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,甚至出現惡心嘔吐眼睛痛,這種表現屬于肝陽虛,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,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。
4、肚臍:養陽氣,助長壽
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,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,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、愛腹瀉的人。
保養神闕穴可采用揉中法:即,每晚睡前空腹,將雙手搓熱,雙手左下右上疊放于肚臍,順時針揉轉,每次360下。
3
春捂怎么捂才正確
捂好背
背為陽中之陽,擁有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經絡,與心肺相通,如果受到寒冷刺激,風寒之邪極易透過背部侵入人體。
背部受寒冷刺激會影響局部肌肉或內臟,從而誘發健康問題。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,還會通過頸椎、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、內臟。
捂好腹
肚臍和腹部與其他部位不同,臍下無肌肉和脂肪組織,血管豐富。并且,腹部也是胃、脾、腸的聚集地。如果腹部受涼,很容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,出現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。
捂好腳和膝蓋
下身的血液循環比上身的要差許多,且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,神經末梢豐富,很容易受到外界寒氣的侵襲。
一旦雙腳或膝蓋受寒,就會使抗病能力下降,引發疾病,比如關節炎、痛風、滑囊炎等。所以,在氣溫較低時,一定要穿上厚褲子、襪子、鞋子,注意保暖,防止腳部和膝蓋受涼。